基层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 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广东卫生在线——广东省中医院: 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16 18:15:42       来源: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点击:



长征路上,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3名女红军见借宿的村民家没有御寒的棉被,临行前将仅有的一床棉被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相赠。这是电影《半条棉被》取材于真实故事的经典情节,也是广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在医院“学党史”课堂上郑重分享的故事。

这条棉被从小家走向家国大义,从代表着对一个小家庭的美好祝福,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鱼水情深的象征。一心为民换来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带领全国人民赢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也给省中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讲好红色故事,办好为民实事。全院干部职工要活学活用,提高专业水平,注重服务细节,改善医患关系。”翟理祥要求。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年服务患者最多的中医医院,省中医院一直以来坚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办院,有力提振中医药治病救人水平,为我国中医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党建方面,省中医院一直十分重视赓续红色基因并汲取奋进力量,各项工作也可圈可点,为我国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探索了新路径。



叶欣为范党员医护冲锋在前


611日下午6点多,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脑病内科接到急诊电话:120送来一名24岁女患者,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4小时,初步判断为脑卒中,需要紧急会诊。挂断电话,主任医师张新春以最快的速度穿戴好二级防护装备,一路飞奔到急诊科。

头颅磁共振检查显示,患者右侧大脑血管主干堵塞、大脑严重缺血,病情危重,必须马上开颅取栓开通血管。但是,患者来自疫情防控中风险区,按规定手术前需做核酸检测,这需要时间。“救命第一!”张新春立刻开启绿色通道,筛查和手术准备同步进行,并用最快速度拟定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

没多久,张新春和助手走进手术室。他们穿着30余斤重的铅衣,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多穿了一套防护服。介入室不能开空调降温,没几分钟就汗流浃背,护目镜也起了一层薄雾。

环境艰难,但抢救生命容不得丝毫迟疑。近2个小时的忙碌,患者脑血管复通,转危为安。张新春松了口气,闷热感和汗水渗进眼睛里的刺痛感加倍袭来——之前精神高度集中,沉浸于手术的他对不适的感知都钝化了。

“无论铅衣多重,防护服多闷热,我们都要克服。与其犹豫患者是否感染新冠,手术中是否会出现职业暴露,不如把注意力都用在患者身上,尽早解除险情。”张新春说。面对未知的风险,省中医院党员医护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坚持“生命至上”“病人至上”的理念,用生命守护生命。

一切都像极了2003年抗非时叶欣烈士的选择。

“这里危险,让我来!”18年前与非典正面对抗,时任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的叶欣喊出了一句时代强音。后来她不幸感染病毒牺牲,从参与战斗到病倒,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用生命谱写了一个白衣战士舍生忘死的感人篇章。叶欣成为省中医院的文化符号,她的事迹和“病人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精神也被凝炼为“叶欣为范”党建品牌。


省中医院党委组织医护人员缅怀叶欣烈士


近年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把抓实抓牢医院党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党组织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四有工程”这个具有广东卫生健康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打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叶欣为范”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叶欣精神感召下,大批省中医人英勇地站到抗疫的最前线。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忠德,深耕中医呼吸疾病、急诊重症救治工作33年,曾和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场并肩战斗,一度感染病重将遗书压在枕头底下。2020年以来,他先后7次逆行出征,将中医智慧带往每一个疫情风暴中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

老党员医护甘于奉献,年轻党员也没有落后。医院党委先后派出988名队员驰援湖北,其中2190后。”翟理祥回忆,在武汉战场上,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出了一套中医药抗疫组合拳。

还有一大批党员留守广东,在发热门诊、急诊、隔离病区、核酸检测实验室等距离病毒最近的岗位奋战。今年5月以来,德尔塔变异毒株先后入侵广东、江苏、云南和河南等地,张忠德、邹旭、郭建文、林琳、颜芳等多名党员医生先后数次出征,协助各地开展疫情防控、核酸采样、患者救治等。

“我和身边同事都在学习叶欣护士长的精神,努力奉献自己。”一名多次参加广州分级分类核酸采样的护士说。在叶欣的感召下,2020年,该院就有340名青年医生护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8人火线入党。借助老党员传帮带,省中医的新一代年轻党员也体现出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省中医院党员医护的付出得到广泛认可,去年以来,医院党委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医院援助雷神山医疗队所在集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院共获个人和集体荣誉60多项。



党建赋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有工程”党建工作法中,“四有”指的是: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党建有品牌、单位有典型。除了“叶欣为范”的党建品牌,以及张忠德等前述典型,省中医院的党建工作在“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方面也卓有成效。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设立,重在议事决策规则。”翟理祥说。2018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文件出台后,省中医人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了前面。

早在2017年,《广东省中医院章程(讨论稿)》就在省中医院职代会上首次亮相,并经职代会、党委会多次修改审定,在试行中不断完善,如今已成为省中医人离不开的守则,也是医院建设的重要准则。“事实证明,我们之前很多做法都体现了文件精神,顺应了时代要求。”翟理祥说。

“我们充分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翟理祥进一步说。梳理章程可以发现,省中医院坚持“党建+医疗”深度融合,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是唯一的大脑;党总支把培育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作为战略目标,肩负着中枢神经角色,上传下达;各党支部则是具体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件特别强调了党委领导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此,省中医院实行“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模式,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兼职组织员队伍,为党总支、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助手。在党支部书记中,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占96.5%


省中医院党委组织宣誓迎战新冠


章程要求,将党建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全流程优质服务的深度融合体现在制度建设中。比如,实施目标管理制,每年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定期举办基层党建业务培训班,通过系统培训、主题活动等提升党务干部履职能力;制定党建工作查房制度,每季度定期开展等。

在考核和培训的同时,省中医院还积极开展新时代医院党建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目前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院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8个。

芳村医院内科第四党支部是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我们的党员临床工作繁忙,交流不易,我们就借助互联网手段,成立线上党建小组群,定时分享直播、党史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学习。”支部书记颜芳说,经过几次优化,该支部构建了一个智慧党建平台,线下线上有机结合,党建工作的管理、宣传、服务、学习等方方面面工作不仅丰富了形式,也提高了效率和效果。

后来,颜芳又与支部年轻人对智慧党建平台进一步拓展,构建了公众号、头条号及数十个工作微信群的矩阵,不定时以“快乐学中医”的主题传播中医养生知识,提供各种养生视频和义诊服务,惠及广大群众,成为省中医院“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党建”的小型创新样本。

经过多年探索,省中医院党建进入收获期。2014年,医院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为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201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21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等。

在高质量党建带动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脑病科、肾病科、肺病科、皮肤科、外科、急诊科(含重症医学科)6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20个专科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科、肾病科成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

同时,作为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医院,省中医院连续8年位居“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100强”榜单之首,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中医医院第一,并在今年3月公布的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中获得A+,高居中医综合类医院第二名。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新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名单>的通知》,省中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建设创新型、研究型、引领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典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成为推进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翟理祥说。



党史为源赓续时代奋进力量


如何带领医院走出一条中医医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是翟理祥在思考的问题。富有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促进中医院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而构建与医院战略目标相一致、与医院发展模式相匹配、与医院管理方式相协调的党建工作机制,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他说。

省中医院的党史学习同样开始得很早。早在2014年,该院第一个党建学习平台——大德讲堂上线,从此每个季度都会召开,每次都有一个主题。翟理祥是主持人,每次他都会和全体干部职工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学习一个典型,讲述一个故事,朗诵一段经典,分享一句感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挖掘身边的典型、学习当下的党建热点。

目前大德讲堂已形成一套策划全面、组织有序、运作良好的成熟机制,打造出了颇具吸引力、创造力、影响力的特色党建品牌,持续激励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大医精诚的医者精神。


翟理祥主持大德讲堂主题活动


为了让党课的形式更丰富、内容更鲜活,翟理祥还组织把党课开到田间地头。

11年前,省中医院派党员医生到河源连平桂岭村驻点,对口帮扶25户村民。帮扶工作持续了3年,健康关怀从未停止。20217月,翟理祥带队回访,发现1名帮扶对象被选为村支书,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这也是我们的党建成果。”他高兴地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1年前种下的爱心种子,11年后已长成大树,回馈和滋养着生长的这片土地。

“党建+医疗帮扶”这项省中医院的创新合作模式,由翟理祥等人在省内率先探索,又在省外开花结果。“我们党委班子轮流带队,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每到一地,都会与当地医疗机构深入交流,建立‘党建+帮扶’的合作模式。”他说,合作既由党建而起,也在党建引领下结出丰硕成果。

广东省名中医、省中医院骨伤科大科主任林定坤和团队还把这个模式带到了内蒙古。2017年以来,他们多次到鄂温克族自治旗开展医疗帮扶,开设工作室,为当地老百姓撑起一把绿色保护伞。2020年,粤蒙医疗合作助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健康发展获颁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目前,省中医院与200多家基层和社区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医疗帮扶足迹远至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省中医院会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帮扶带动基层,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翟理祥表示。

618日,为适应疫情防控需求,省中医院又创新思维,联合革命老区的嘉兴市中医医院、井冈山市中医院、赣州市中医院、遵义市中医院、毕节市中医院和延安市人民医院等,开设“四史”学习教育杏林云课堂,邀请来自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广东省委党校、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在线授课,目前已经讲了6场,吸引4万余人次在线观看。

“杏林云课堂强化‘四史’学习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实效性,通过云端打破时空局限,让课堂重回我们党的起点嘉兴、转折点遵义、大发展和奠定未来走向的关键点延安等,帮助大众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理解,努力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翟理祥说,课程引起积极反响和热议,推动学习教育在几家医院入脑、入心,鼓舞干部职工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2021630日,广东省中医院党建馆揭幕


一个医院若要取得持续成功,5年靠的是机遇和干劲,10年靠的是领导和架构,15年靠的是制度和机制,20年乃至更长时间则要靠文化。

这是广东省中医院一位老领导的话,翟理祥十分认同。但他同时强调,文化离不开党建——党建是引领,文化是依托。“医院党委一直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聚力,把医院文化建设的重心下移,引导科室围绕医院核心价值观凝练科室文化。”他说,目前省中医院已经形成了“家文化”“水文化”“绿叶文化”等科室文化;还通过开展感恩文化教育,塑造“感恩心待人、责任心做事”的价值观,让感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真情服务患者的良好氛围。

“大德路上有大医,大医心中有大爱。”翟理祥说,省中医院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赋予大医精诚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懈奋斗。


主笔 | 宋炳军

记者 | 岳超群 王璐

编辑 | 方羊 王侃 叶溱 苏海宁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