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您所在位置: 首 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刘双燕:做贫困群众的“亲闺女”
发布时间:2021-04-30 17:32:16       来源:       点击:


IMG_256

  刘双燕(左) 女,汉族,45岁,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驻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我叫刘双燕,是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2012年以来,我连续3届9年驻村扶贫,扎根扶贫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一同奔向致富路。

  2012年3月,我担任利辛县刘家集镇陆小营村第一书记。陆小营村闭塞落后,许多村民因为贫穷被迫卖血为生,却不幸染上艾滋病。

  刚到村里那会儿,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城里来的女干部,能干得了啥事?”我换位想一想,村民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让村民相信我,带着大家一起干。随后的三年里,我把陆小营村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经常深入艾滋病人家中拉家常、问冷暖,把病人当作朋友平等交往,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拉近了距离,赢得了信任。

  脚底有泥,心里才有底。在遍访贫困群众的过程中,我发现村里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农作物打不开销路,产业始终发展不起来。我千方百计协调争取资金50万元,修通了村民期盼已久的水泥主路,让行路难成为历史。昔日的泥巴路跑起了载货卡车,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2014年11月,第五批选派工作结束。我服从组织安排,转任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朱集村是一个人口近6000人的重度贫困村,基础弱、条件差,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井水,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就为村里都能过上好日子,有多大劲儿,我都得使出来!”我始终不忘自己第一书记的身份,把加强村“两委”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第一步,逐步规范组织生活和党建基础工作,朱集村党总支也在2019年被评为“亳州市五星基层党组织”。先后发展的21名党员,大多成了脱贫致富的骨干。

  建强了党支部,脱贫就有了“主心骨”。我发动村“两委”和党员骨干,挨家挨户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组织的关心无处不在,各级税务局投入专项资金,帮助改造供水、用电、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起了文化广场和图书室,为村民提供学农学技场所;改善村小学和幼儿园硬件设施,满足教育需求,确保无适龄儿童辍学;村卫生室达标,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村貌大幅改善。同时,注重激发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建起200多亩的特色种植养殖基地,种植经济林木379亩,惠及贫困户190户378人;建成374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年收入近70万元,333户715人如期脱贫。朱集村在2016年顺利摘帽,2017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中心村。

  2018年3月,又一个任期结束了。眼瞅着致富路越走越宽,这个时候撒手不管,对不起组织,更对不起挽留我的乡亲!这次我没等组织上找我谈话,主动申请再留村3年。我立足亳州中药材产业优势,引进1家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种植千余亩中药材黄蜀葵,3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朱集村从重点疫区返乡80多人,疫情随时可能在村里暴发。我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大年初三就赶回村里,组织村民开展排查、消杀等工作。经过60多天的坚守,村民无一人确诊。

  在疫情稍微缓解时,我又抢抓县城企业复工复产招工的机会,及时收集招聘信息,多方奔走联系,帮助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

  刚驻村那会儿,村民们叫我刘书记,后来喊“双燕”,现在村里的老人们都喜欢叫我“闺女”。我要继续当好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尽我的绵薄之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关闭